樱花动漫app下载1.7

樱花动漫APP下载①7全面解析

樱花动漫APP,作为一款备受动漫爱好者追捧的软件,它集动漫观看、搜索、分类于一体,为用户提供了极为便捷的动漫观看体验。今天,我们将深入解析樱花动漫APP ①7版本,从软件介绍、版本更新、功能特色、使用方法到下载点评,全方位为您呈现这款软件的魅力。

一、软件介绍

樱花动漫APP是一款专为动漫迷打造的移动观看平台,拥有海量的动漫资源,涵盖热门、新番、经典等各类题材。其界面设计简洁明了,操作流畅,让用户能够快速找到自己喜爱的动漫作品。无论是日漫、国漫还是其他国家的优秀动漫,樱花动漫APP都能一网打尽。

二、版本更新信息

樱花动漫APP ①7版本相较于之前的版本,进行了多方面的优化和升级。本次更新主要包括:① 修复了部分用户反馈的播放卡顿问题,提升了观看流畅度。② 优化了动漫分类和搜索功能,使用户能够更轻松地找到所需内容。③ 增加了动漫评论和打分系统,增强了用户互动性。④ 改善了软件稳定性,减少了闪退现象。

三、软件大小与简介信息

樱花动漫APP安装包大小适中,不会占用过多手机内存。软件界面设计简洁美观,操作便捷。用户只需通过简单的注册登录,即可畅享海量动漫资源。同时,软件还支持离线下载功能,让您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也能随时观看喜爱的动漫。

四、软件功能与使用方法

樱花动漫APP功能丰富多样,满足用户多样化的观看需求。以下是软件的主要功能及使用方法:① 动漫搜索:用户可通过关键词搜索所需动漫,系统会根据搜索结果智能排序,方便用户快速找到目标。② 分类浏览:软件提供了详细的动漫分类,如日漫、国漫、新番、经典等,用户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浏览。③ 观看记录:软件会自动记录用户的观看历史,方便用户随时续播。④ 离线下载:支持动漫离线下载,用户可在有网络时将喜爱的动漫下载至本地,随时随地观看。

五、下载体验

樱花动漫APP下载过程简洁明了,用户只需前往官方网站或应用商店搜索“樱花动漫APP”,即可找到并下载安装包。安装完成后,用户需进行简单的注册登录流程,即可开启动漫观看之旅。软件下载快,安装过程无广告打扰,用户体验极佳。

六、点评与总结

樱花动漫APP作为一款专为动漫迷打造的移动观看平台,凭借其丰富的动漫资源、简洁美观的界面设计、流畅的操作体验以及多样化的功能特色,赢得了广大用户的喜爱。①7版本的更新更是进一步提升了软件的使用体验,解决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总的来说,樱花动漫APP是一款值得推荐的动漫观看软件,无论是动漫迷还是新用户,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动漫世界。

求2013动漫新番的名字(包括动漫电影)要有一点简介顺便把鲁鲁亡国的阿基德播放时间说一下

13.01

2012年12月15日 海贼王剧场版 FILM Z

2012年12月28日 青之驱魔师剧场版 奔向世界吧

2012年12月29日 猫物语(黑) 剧场版

其他两部国内今年估计没戏= - =海贼还算勉强有点希望吧

2012年12月24日天才麻将少女阿知贺篇 episode of side-A OVA13

等好久了。全国没在一月表里,纠结

年末貌似就这么多优秀更了

一月表:

先记下要看的剧场,没兴趣的就没记名字,也列不出来了……

2月23日魔法禁书目录恩底弥翁的奇迹

3月花开伊吕波HOMESWEETHOME

春 命运石之门:负荷领域的既视感

再来OAD的:

2月15日妄想学生会 OAD5

一月动漫ABC:(ABC是me自己的设定……无视无视)

首先一月继续播的先整理下吧= -=搜资源方便点,极影是个坑,过好多礼拜才出节目单

PSYCHO-PASS22(天野人设,有点哲理的剧情)

樱花庄的宠物女孩 24(茅野爱衣固然给力= v =不过还是喜欢傲娇七海)

绝园的暴风雨 24(开始情报是12集,果然这片应该是两季度的好片,赞☆)

LittleBusters 26(Key社两季正常,都是神作,就是一年才出一部)

食梦者 25(会不会跟着漫画完结嘞?)

兽旋战斗Monsuno、超速变形Gyro Zetter都是25,儿童向,弃番弃番

1月新番:

A:12.31猫物语(黑)【一共四集,可怜】

1.2 漫画少女(什么什么少女,神作格式……)

1.3 漫研部(感觉和上边好像,都是妹子画漫画)

1.4 Q弟侦探因幡(幡fan,差点没打出来,热血漫?总感觉喜感满载)

1.4 魔王勇者(原名成为我的所有物吧,勇者啊,我拒绝。看名就该追)

1.5 我女友与青梅竹马的惨烈的修罗场(平坂读用过这书名的捏!)

1.5初音岛III(没什么说的了,直接入A)

1.5东方八犬异闻(漫画人气不错,动画不知怎么样个,姑且算个A-吧)

1.6闪乱神乐(3DS游戏改编……入A入A)

1.7绝对可怜小孩 THEUNLIMITED 兵部京介(楚楚可怜超能少女组的另个视角吧,PV感觉不错,钉宫有路过……)

1.9学生会的一己之见lv.2(多少经验点升一级?好慢!TV正式,收藏)

1.9 GJ部(看人设的表情就知道是好片)

1.9玉子超市(阿尼新作,原创~期待。可惜中二才一季度……)

1.10我的朋友很少NEXT(终于等到了!一月最期待的!)

1.10锁琐美同学@提不起劲(宅女= - =小说高人气,入A)

1.10Vividred Operation(海报+人设都不错)

1.11问题儿童都来自异世界?(神小说一枚,比锁锁美好多的感觉)

A级就这么多了(解释下My A的设定:A级和爱上绝对要追的双重意思)B:1月LoveLive(先把这个摆上来吧,人设蛮不错,可惜是偶像片,不大喜欢的类型。向着偶像奋斗什么的感觉目标就不太正常……)

1.1向山进发(资料不太全,人设剧情什么的都很神秘)

1.1迷你偶像(Q形萌物,剧情感不是很强)

12.21我的妹妹是大阪大妈(勉强也算一月番吧,看到妹就先列进来了,名字不好听啊和gdgd妖精还是一个制作社)

1.7幕末义人传浪漫(画风不好,据说是时代剧版鲁班)

1.8地狱幼稚园(每集一分钟……)

1.8战勇(画风画风)

1.10琴浦小姐(好看与否真的好神秘)

啊嘞嘞~B就这么点……解释下My B 的设定:B级和不知道好看不好看总之先看个两三集再决定追不追的新番动漫

C:这个设定提前解释吧C级和匆匆决定不看的动漫

1.5AKB0048nextstage(为啥这片能有人气……真心不能接受)

1.5南家三姐妹第四季(前三季还没看完全,第一部没让我一口气追完的所有角色都是妹子的动漫,剧情有些枯)

1.7AMNESIA失忆症(女性向)

1.11花牌情缘第二季(女性向)

1.13野兽传奇(儿童向)

1.13卡片战斗先导者第三季(儿童向)

1.25黑塔利亚第五季(这个……真心不解释了)

1月gdgd妖精s(儿童向)

1月石田与朝仓(BL)

2月3日心跳!光之美少女(幼女+死宅向)

1.17加油!鲁鲁洛洛(婴幼儿向)

1月17NEXTA-Class(别以为用动画打广告就很厉害了)

废了2个小时终于搞定了……一月也就这点货了(A+B+C就是一月的全部)

精简了下发过来了……木邮箱发不全

日本动画的民族特点和艺术特征

日本民族的艺术特征

——读《菊与刀》》《日本人的缩小意识》等

作者:sstone

著名的作曲家谭盾在2002年除了创作了电影《英雄》的主题音乐外,还创作了一部在日本上演的歌剧《茶》。谭盾在谈到这部歌剧时曾这样说了一句:“日本人的茶使得他们的生活更加艺术化、中国人的茶使他们的艺术更加生活化,这两点都很迷人。”

谭盾创作《英雄》主题曲的故事,便是这种“一根筋”的最好注解。《英雄》中需要鼓曲,谭盾选中了日本的鼓童乐队。该乐队在日本一个偏远的小岛上,他运用了飞机、火车、汽车、轮船等各种交通工具才来到这个小岛。上岛之后,“鼓童”们和谭盾们先不谈工作,整天的喝酒聊天过得像陶渊明一样无忧无虑。就这样过了半月,直到忘了今夕是何夕,才拿起鼓棰一挥而就。谭盾顿时觉得丫们真牛。这就是他所说的“使得他们的生活更加艺术化”。

无独有偶,谭盾讲述了另外一个故事:一位日本音乐制作人和他到北京的录音棚录音。他们请了一批北京最出色的演奏家。到了时间,一帮中国音乐家出现了。他们穿着老头衫、大裤衩,扇着扇子,一进录音棚就吵闹着要圈人打牌。日本的音乐制作人很纳闷,“他们就是请来的演奏家吗?”。结果,一试音,效果非常好。——我觉得这才叫牛,这就是他所说的“使他们的艺术更加生活化”。

不过,那位“上帝管两头,我管中间”的李敖可不这么认为。他在谈到中国的“麻将”时,说了大抵和谭盾的话,却有不同的言下之意:“麻将军征服了中国还不过瘾,在光绪三十三年(1907),又继薛平贵之后,开始东征。不料日本这个民族,却与咱们迥异:第一、日本人勤劳,没有这么多闲工夫来浪费,所以麻将就流行不起来;第二、日本人入‘道’之风太浓,本来赏花、钓鱼、喝茶、写字、下棋等等清爽之事,都被日本人‘花道’、‘钓道’、‘茶道’、‘书道’、‘棋道’等等认真起来,麻将一门,也不例外。日本有‘麻将联盟’,有最高手川崎备宽,高居‘麻将八段’,在马虎成性的中国人看来,麻将被这样送入‘魔道’,有何趣味?至于佐藤弘人写什么‘麻将’哲学,在中国人看来,更属自找麻烦。大概日本人的认真,使人倒掉了胃口,麻将之不能取代‘角抵’而成为日本国戏,理当在此。”

那位颇乐于解剖中国人的柏杨就曾被日本人“生活的艺术化”大大的倒了一次胃口。这位曾被人询问“你们河南人是不是从不洗澡?”的中国人,在慕尼黑的街上吃早点时偏偏选择了一家日本人开的咖啡店。“这两个世界上最讲究的民族,结合在一起,一尘不染的小店和女店员,像一座仙女住的冰宫。”以至于“我大为紧张,浑身一百个不舒服,吃了半杯咖啡,就踉跄逃走。”——柏杨这是在说中国人的脏,正如他所说,从日本料理店移驾到中国料理店就好象“从寂寞的雪原,跳进马厩”——套用一句当下颇为恶俗的话——一个是“阳春白雪”,一个是“下里巴人”。实际上在“白雪”和“巴人”的背后,正是两个民族对待艺术与生活关系的态度之差异。

为什么日本人对待艺术的观念趋于纯粹与极端。我觉得这和鲁恩.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中所说的日本人对善恶关系的淡化,以及日本人所缺乏“仁”的限制是有关的。正如本尼迪克特所说:“在日本人的哲学中,肉体不是罪恶。享受可能的肉体快乐不是犯罪。精神与肉体不是宇宙中对立的两大势力,这种信条逻辑上导致一个结论,即世界并非善与恶的战场。”——善与恶的混淆使日本民族在个性的发展中缺乏限制与规范,而“仁”这一概念的缺失则是“善恶不分”的根本原因。“七世纪以来,日本一再从中国引进伦理体系。‘忠’、‘孝’原来都是汉文。但是,中国人并没有把这些道德看成是无条件的。在中国,忠孝是有条件的,忠孝之上还有更高的道德,那就是‘仁’,通常被译作‘benevolence’(慈爱、博爱),但它的含义几乎包罗了西方一切良好的人际关系。父母必须具有‘仁’。统治者如果不‘仁’,人民可以揭竿而起,反对他。‘仁’是忠义的先决条件……中国伦理学的这一前提,日本从未接受。”不管日本学者将日本对“仁”的排斥归结为天皇制,还是自满的总结出“这种道德律对中国人是好的,因为中国人的劣根性需要这种人为的约束手段”,这样的现实都导致了日本人在审美方式上的极端化、纯粹化。

这种审美上的极端和纯粹在设计上的体现就是一种设计审美和设计方法上的偏执趋势。这其中既有量的追求亦有质的引导。例如对“世界最小的”的追求(有别于中国人对“世界最大的”的幻想),充分体现出日本人在体量上的一种极端认同。在韩国学者李御宁的著作《日本人的缩小意识》中,曾经有这样描写过日本匠人和普通人的制作奇观:世界上最小的飞机模型,长1.6厘米、宽1厘米;世界上最小的摩托车,长17.5厘米、重1.7公斤(作者还可以骑着它短暂行驶);在一粒米上写了600个字,一粒芝麻上写了160个字,一粒大豆上写了3000个字——此类奇技淫巧类似与中国的“鼻烟壶文化”。但不同的是,日本人的“缩小意识”是一种普遍行为。即如日本东京大学芳贺彻教授所说:“日本人的‘缩小意识’——即从一寸法师到盆栽、庭院、茶室……俳句,始终寻求小的东西,总是要千方百计的“缩小”,这才是日本人行为的根基。这种意识转化为微型电子技术的高度发展,导致日本经济之繁荣。”正因为如此,在日本这块土地上诞生了像“随身听”、“数码相机”这样的精密型、微缩型的电子产品。尽管李御宁认为“欧美型产业的殖民主义走向末路,节约倍受重视的目前,日本的‘缩小意识’之经济暂时还持有生命力。”(《日本人的缩小意识》)但显然,这样一种“缩小意识”是不会过时的,它符合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原则,符合设计中所说的三“RE”原则(Reduce Reuse Recycling)。

此外,在设计审美的形式语言上即在质的最求方面,日本设计体现出强烈的极端化原则:日本电影既可以纯美的像樱花一样,也可以充满了暴力和混乱。仅以武打电影为例:中国武打片的暴力美学是“舞武不分”,在运动中体现书法般的节奏。而在日本的武打片中则将暴力美学发展到了一个极端,所有运动均被省略只剩下了启、承、转、合等几个运动的节点。通常我们所能看到的情况是:两位决斗者凝神相视、木然而立,突然在一个契机拔剑相向,在几乎没有任何接触的情况下两者擦肩而过,鹤然落下且再次凝固——第一个发出笑声的必然第一个倒下。这样极端的省略体现在各个艺术和设计门类中。安藤忠雄的建筑、三宅一生的服装等等无不体现出日本设计师对自己所关注的设计元素一根筋似的喜爱。

日本人的偏执和坚持创造了独特的日本文化,但我总觉得在这种美是一种凄美,总觉得在纯白的樱花后面看得到一抹猩红的血色。鲁恩.本尼迪克特和李御宁给了我们很多解释,但我总觉得再复杂、详尽的解释也是如此贫乏无力,这个民族如此复杂以至让中国人失去了研究它的兴趣。

补充日期: 2003-06-01 22:13:56

《菊与刀》我看了好几个月才看完…………

写的不错

可我对日本文化一点兴趣也没有

日本动漫的特点是剧情的丰富、看点多、人设的精制。欧美动画主要的就是故事的内涵以及制作的优良。

日本动画的动画原理方面与欧美相比就显得较弱一些,主要体现的就是口型,日本动画的口型通常都是三帧一动,而欧美则是按照台词来专门做口型这一部分的。然后欧美通常出的都是动画电影系列,一部就要做很长时间,投资也是很大的。

日本动画大部分都是由受欢迎的漫画和小说改编而来的,观众群也很多。现在应该没什么人没看过日本动漫吧,被问到喜欢的动漫通常回答的也该是日本动漫吧。日本动画讲述的范围很大很广[这点与欧美不同,欧美出的动画是不可以出现有血的镜头的(海底总动员中流鼻血的不算),出现流血的镜头都是要经过审察才可以放入市场的。]可以说日本动画适合各个年龄层的人观看,在看动画的时候,或许会发现看到自己身上的影子,与动画产生共鸣。

普通人看动画片都在意剧情的好坏,我觉得日本动漫的剧情更胜一筹;欧美动漫有的时候会讲得过分深奥,会有些看不懂,而且欧美的结局永远都是王子与公主在一起的完美结局。

日本动画的民族特点和艺术特征

日本民族的艺术特征

——读《菊与刀》》《日本人的缩小意识》等

作者:sstone

著名的作曲家谭盾在2002年除了创作了电影《英雄》的主题音乐外,还创作了一部在日本上演的歌剧《茶》。谭盾在谈到这部歌剧时曾这样说了一句:“日本人的茶使得他们的生活更加艺术化、中国人的茶使他们的艺术更加生活化,这两点都很迷人。”

谭盾创作《英雄》主题曲的故事,便是这种“一根筋”的最好注解。《英雄》中需要鼓曲,谭盾选中了日本的鼓童乐队。该乐队在日本一个偏远的小岛上,他运用了飞机、火车、汽车、轮船等各种交通工具才来到这个小岛。上岛之后,“鼓童”们和谭盾们先不谈工作,整天的喝酒聊天过得像陶渊明一样无忧无虑。就这样过了半月,直到忘了今夕是何夕,才拿起鼓棰一挥而就。谭盾顿时觉得丫们真牛。这就是他所说的“使得他们的生活更加艺术化”。

无独有偶,谭盾讲述了另外一个故事:一位日本音乐制作人和他到北京的录音棚录音。他们请了一批北京最出色的演奏家。到了时间,一帮中国音乐家出现了。他们穿着老头衫、大裤衩,扇着扇子,一进录音棚就吵闹着要圈人打牌。日本的音乐制作人很纳闷,“他们就是请来的演奏家吗?”。结果,一试音,效果非常好。——我觉得这才叫牛,这就是他所说的“使他们的艺术更加生活化”。

不过,那位“上帝管两头,我管中间”的李敖可不这么认为。他在谈到中国的“麻将”时,说了大抵和谭盾的话,却有不同的言下之意:“麻将军征服了中国还不过瘾,在光绪三十三年(1907),又继薛平贵之后,开始东征。不料日本这个民族,却与咱们迥异:第一、日本人勤劳,没有这么多闲工夫来浪费,所以麻将就流行不起来;第二、日本人入‘道’之风太浓,本来赏花、钓鱼、喝茶、写字、下棋等等清爽之事,都被日本人‘花道’、‘钓道’、‘茶道’、‘书道’、‘棋道’等等认真起来,麻将一门,也不例外。日本有‘麻将联盟’,有最高手川崎备宽,高居‘麻将八段’,在马虎成性的中国人看来,麻将被这样送入‘魔道’,有何趣味?至于佐藤弘人写什么‘麻将’哲学,在中国人看来,更属自找麻烦。大概日本人的认真,使人倒掉了胃口,麻将之不能取代‘角抵’而成为日本国戏,理当在此。”

那位颇乐于解剖中国人的柏杨就曾被日本人“生活的艺术化”大大的倒了一次胃口。这位曾被人询问“你们河南人是不是从不洗澡?”的中国人,在慕尼黑的街上吃早点时偏偏选择了一家日本人开的咖啡店。“这两个世界上最讲究的民族,结合在一起,一尘不染的小店和女店员,像一座仙女住的冰宫。”以至于“我大为紧张,浑身一百个不舒服,吃了半杯咖啡,就踉跄逃走。”——柏杨这是在说中国人的脏,正如他所说,从日本料理店移驾到中国料理店就好象“从寂寞的雪原,跳进马厩”——套用一句当下颇为恶俗的话——一个是“阳春白雪”,一个是“下里巴人”。实际上在“白雪”和“巴人”的背后,正是两个民族对待艺术与生活关系的态度之差异。

为什么日本人对待艺术的观念趋于纯粹与极端。我觉得这和鲁恩.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中所说的日本人对善恶关系的淡化,以及日本人所缺乏“仁”的限制是有关的。正如本尼迪克特所说:“在日本人的哲学中,肉体不是罪恶。享受可能的肉体快乐不是犯罪。精神与肉体不是宇宙中对立的两大势力,这种信条逻辑上导致一个结论,即世界并非善与恶的战场。”——善与恶的混淆使日本民族在个性的发展中缺乏限制与规范,而“仁”这一概念的缺失则是“善恶不分”的根本原因。“七世纪以来,日本一再从中国引进伦理体系。‘忠’、‘孝’原来都是汉文。但是,中国人并没有把这些道德看成是无条件的。在中国,忠孝是有条件的,忠孝之上还有更高的道德,那就是‘仁’,通常被译作‘benevolence’(慈爱、博爱),但它的含义几乎包罗了西方一切良好的人际关系。父母必须具有‘仁’。统治者如果不‘仁’,人民可以揭竿而起,反对他。‘仁’是忠义的先决条件……中国伦理学的这一前提,日本从未接受。”不管日本学者将日本对“仁”的排斥归结为天皇制,还是自满的总结出“这种道德律对中国人是好的,因为中国人的劣根性需要这种人为的约束手段”,这样的现实都导致了日本人在审美方式上的极端化、纯粹化。

这种审美上的极端和纯粹在设计上的体现就是一种设计审美和设计方法上的偏执趋势。这其中既有量的追求亦有质的引导。例如对“世界最小的”的追求(有别于中国人对“世界最大的”的幻想),充分体现出日本人在体量上的一种极端认同。在韩国学者李御宁的著作《日本人的缩小意识》中,曾经有这样描写过日本匠人和普通人的制作奇观:世界上最小的飞机模型,长1.6厘米、宽1厘米;世界上最小的摩托车,长17.5厘米、重1.7公斤(作者还可以骑着它短暂行驶);在一粒米上写了600个字,一粒芝麻上写了160个字,一粒大豆上写了3000个字——此类奇技淫巧类似与中国的“鼻烟壶文化”。但不同的是,日本人的“缩小意识”是一种普遍行为。即如日本东京大学芳贺彻教授所说:“日本人的‘缩小意识’——即从一寸法师到盆栽、庭院、茶室……俳句,始终寻求小的东西,总是要千方百计的“缩小”,这才是日本人行为的根基。这种意识转化为微型电子技术的高度发展,导致日本经济之繁荣。”正因为如此,在日本这块土地上诞生了像“随身听”、“数码相机”这样的精密型、微缩型的电子产品。尽管李御宁认为“欧美型产业的殖民主义走向末路,节约倍受重视的目前,日本的‘缩小意识’之经济暂时还持有生命力。”(《日本人的缩小意识》)但显然,这样一种“缩小意识”是不会过时的,它符合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原则,符合设计中所说的三“RE”原则(Reduce Reuse Recycling)。

此外,在设计审美的形式语言上即在质的最求方面,日本设计体现出强烈的极端化原则:日本电影既可以纯美的像樱花一样,也可以充满了暴力和混乱。仅以武打电影为例:中国武打片的暴力美学是“舞武不分”,在运动中体现书法般的节奏。而在日本的武打片中则将暴力美学发展到了一个极端,所有运动均被省略只剩下了启、承、转、合等几个运动的节点。通常我们所能看到的情况是:两位决斗者凝神相视、木然而立,突然在一个契机拔剑相向,在几乎没有任何接触的情况下两者擦肩而过,鹤然落下且再次凝固——第一个发出笑声的必然第一个倒下。这样极端的省略体现在各个艺术和设计门类中。安藤忠雄的建筑、三宅一生的服装等等无不体现出日本设计师对自己所关注的设计元素一根筋似的喜爱。

日本人的偏执和坚持创造了独特的日本文化,但我总觉得在这种美是一种凄美,总觉得在纯白的樱花后面看得到一抹猩红的血色。鲁恩.本尼迪克特和李御宁给了我们很多解释,但我总觉得再复杂、详尽的解释也是如此贫乏无力,这个民族如此复杂以至让中国人失去了研究它的兴趣。

补充日期: 2003-06-01 22:13:56

《菊与刀》我看了好几个月才看完…………

写的不错

可我对日本文化一点兴趣也没有

日本动漫的特点是剧情的丰富、看点多、人设的精制。欧美动画主要的就是故事的内涵以及制作的优良。

日本动画的动画原理方面与欧美相比就显得较弱一些,主要体现的就是口型,日本动画的口型通常都是三帧一动,而欧美则是按照台词来专门做口型这一部分的。然后欧美通常出的都是动画电影系列,一部就要做很长时间,投资也是很大的。

日本动画大部分都是由受欢迎的漫画和小说改编而来的,观众群也很多。现在应该没什么人没看过日本动漫吧,被问到喜欢的动漫通常回答的也该是日本动漫吧。日本动画讲述的范围很大很广[这点与欧美不同,欧美出的动画是不可以出现有血的镜头的(海底总动员中流鼻血的不算),出现流血的镜头都是要经过审察才可以放入市场的。]可以说日本动画适合各个年龄层的人观看,在看动画的时候,或许会发现看到自己身上的影子,与动画产生共鸣。

普通人看动画片都在意剧情的好坏,我觉得日本动漫的剧情更胜一筹;欧美动漫有的时候会讲得过分深奥,会有些看不懂,而且欧美的结局永远都是王子与公主在一起的完美结局。